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不可胜数,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,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。所以,对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很好能忍得一时之气,糊涂处之,当然,此糊涂非彼糊涂,言外之意是告诉人们:清醒对事,糊涂了之。
你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,精明过人,有时并不是好事。明白认真过了头,在外人看来就是冒傻气。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,傻一,、糊涂一点,凡事不那么较真,反而会有利于做事,同时也能使场面圆满。
孔子带众弟子东游,走得困乏了,肚子又饿,终于到了一个酒家门口,于是孔子吩咐一弟子前去向老板要点吃的,这个弟子很听话,二话不说,径直走到酒家跟老板说:“我是孔子的学生,我们和老师走累了,恳请您给点吃的吧。”老板回答:“既然你是孔子的弟子,我不妨考你一考,我写一个字,如果你认识的话,随便吃。”于是写了个“真”字,孔子的弟子想都没想就说:“这个字太简单了,‘真’字谁不认识啊,这是个‘真’字。”不料老板听后大笑道:“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还冒充孔子的学生。”吩咐伙计将这个“冒牌货”赶出酒家。
孔子看到弟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来,问后得知原委,于是亲自上前,对老板说:“我是孔子,走累了,想要点吃的。”老板也要考考他,于是又写了个“真”字,孔子看了看,说这个字念“直八”,老板大笑:“果然是孔子,你们随便吃!”
弟子纳闷极了,问孔子:“这明明是‘真’嘛,为什么念‘直八’呢?”孔子说:“这是个认不得‘真’的时代,你非要认‘真’,岂能不碰壁?处世之道,你还得好好体味呀!”
这虽是个杜撰的故事,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做人不能太较真。
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,游戏人生,但也不能太较真,认死理。太较真了,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,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,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。生活中,那些活得潇洒自在的人,都是遇事不钻牛角尖,该糊涂时不较真的人。
比如在夫妻之间,有很多事都不需要争论或弄得太明白。特别是先生,对妻子的那些不必或不便较真的话,大可以似是而非,假装糊涂,这样才能保持夫妻和美。
丈夫不停地抽烟,烟缸里已经有一大堆烟蒂了——大部分还在冒烟。妻子见了,惊呼:
“天哪!难道你找不到更好的自杀方式么?”
妻子出对于丈夫的深切关怀,非常恼恨丈夫抽烟,把抽烟比作“自杀”,用语异常辛辣。作为男子汉大丈夫,虽然自知不对,但对于这样的挖苦,却是忍无可忍。如果直接反击,那也只有伤和气了。此时,不妨装作没有听明白:
“亲爱的,我正在抽烟思考这个问题。”
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,令人啼笑皆非。丈夫也因为幽默了一次,心理获得了平衡而消了怒气,妻子已经发泄了自己的不满,已不太在乎丈夫听到没有,因此也不再言语。
把事情弄得太明白就容易伤感情,何妨让它稀里糊涂地过去,这样你好他好我也好。
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顾心的事,实在不值得生气。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,不知哪一种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,行为失控,正巧让你赶上了,只要不是侮辱了你的人格。我们就应宽大为怀,不以为意,或以柔克刚,晓之以理。总之,不能与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。假如较起劲来,大动肝火,刀对刀、枪对枪地干起来,酿出个什么后果,那就根本犯不上了。与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,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。假如对方没有文化,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,很没面子。
另外,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,虽说我们没有分摊他痛苦的义务,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,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。这样一想,也就宽容他了。
不过,要真正做到不较真、能容人,也不是简单的事,需要有良好的修养,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,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,多一些体谅和理解,就会多一些宽容,多一些和谐,多一些友谊。
看清看透不说破是为人处世的大境界,聪明做人的大智慧,是历经繁华后的淡泊超脱,是圆融的修养、是阅历的积淀、是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。在日常生活中,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,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中需要这种不说破的智慧与艺术。